搜索

“免费”的安乐死胶囊舱,为何引发众怒?

发表于 2025-04-05 07:06:56 来源:全景新闻网

安乐死界的特斯拉,正在被“死亡胜地”瑞士抵制。在瑞士沙夫豪森,风景迷人的森林小屋外,一位64岁美国女性躺进一颗胶囊舱中,亲手按下了按钮。氮气逐渐充满胶囊舱内,5分钟后,她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这是不久前发生在瑞士的一起“安乐死”事件——尽管瑞士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安乐死合法国家之一,近十年有上万人选择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,但瑞士官方对于这样的新形式仍然持有保留意见。接到消息的警察很快抵达现场,以涉嫌煽动、协助、教唆自杀为由,逮捕了胶囊舱运营人员。因为酷炫的造型,这款名为Sarco的胶囊设备被称为“安乐死特斯拉”。这也是它诞生5年来成功“杀死”的首位客户。另一方面,瑞士在近年来成为了“死亡旅行”胜地,难堪病痛折磨的外国人纷纷来此安乐死,其中包括新浪潮之父戈达尔这样的名人。躺进胶囊5分钟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在胶囊舱中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这位64岁女性,从美国专程远道而来。她患有非常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,每日与剧烈疼痛为伴。为了解脱,她联系上了瑞士安乐死团体“最后的度假村”( The Last Resort),选择了这种新兴的方式。该团体表示,死者在事先已经接受过精神科医生检查,认为其精神状态健康。进入胶囊舱前,她留下一份声明,确认自己的确希望死去,并且已得到家人支持。这种胶囊舱采用了3D打印技术,空间仅容纳一人躺下。舱盖关闭后,使用者自己按下按钮,设备释放出氮气。30秒内,舱内氧气浓度会从21%下降到0.05%,使用者会先陷入沉睡,随后因缺氧死亡。事发时,设备开发者之一、澳大利亚医生菲利普·尼茨克正在紧邻瑞士的德国,通过实时视频和监测设备,观察了她的心率和血氧量等数据。“我看到她手臂上的肌肉在抽搐,那时她应该已经失去意识了,全程和我们预计的一样。”该科技项目从2012年启动,至今投入了超过60万瑞士法郎(约合500万人民币)资金。2019年研发成功,实物首次亮相。这样一个Sarco胶囊舱的3D打印成本约1.5万瑞士法郎。该组织表示,因为想让所有人无论贫富,都能在有需要的时候用上它,所以使用基本免费,除了用户需要为氮气支付18瑞士法郎(约合150元人民币)费用。而在以往我们的认知里,去瑞士安乐死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。2018年,中国台湾知名体育解说傅达仁,公开自己的瑞士安乐死花费高达300万新台币(约合60万元人民币)。一部关于瑞士安乐死的纪录片中,则提到一位德国富豪被收取了超20万美金(约合140万元人民币),并称这些机构会“看人下菜碟”,针对普通身家的用户也会有相对便宜的服务。没有医生现场参与“不合法也不人道”安乐死合法的瑞士,成了Sarco胶囊舱投放的最佳地点。它也符合安乐死的三个条件:使用者自己按下按钮,有清晰的判断力,同时提供服务的机构没有自私动机。不过,当Sarco要投入首次实际运用后,他们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该设备今年7月宣布要在沙夫豪森启用,当时检察院就威胁将提起刑事诉讼,理由包括有关胶囊舱的信息不足,无法证实其合乎当下的安乐死相关法规。从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上看,此次的一大争议在于医生的介入程度。瑞士从19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安乐死模式,明确要求必须要有专业医生在场参与。几乎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医生的手,安乐死用药戊巴比妥钠需要医生开处方,医生多番问诊谈话后确认为“绝症患者”,才能进入后续流程。专家们担心,没有了医生的层层把关,一旦开了先例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,就草率地使用胶囊舱了结自己。此次被逮捕的四人,包括一位“最后的度假村”联席主席,两名律师以及一名荷兰籍摄影师。现场没有医生在场,唯一异地监控现场的医生只有胶囊舱发明者本人。警方现场缴获并没收了设备,死者则被送往苏黎世的法医研究所进行进一步尸检。被拘捕的现场人员在两天后获释,等待案件的进一步审查。另外,目前瑞士的多个安乐死组织都明确表示抵制Sarco胶囊舱,因为它的使用有悖于现有人道精神。这是因为胶囊舱的使用者必须在这样封闭的空间中孤独死去,无法在临终时与亲人直接碰触、感受到对方。瑞士医疗产品管理局也并未授权使用该胶囊舱,并认为它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。“我们认为,它的功能与法律中提到的任何特殊医疗目的都不吻合。”大师向往的“死亡胜地”瑞士收紧安乐死政策由于对安乐死持开放态度,近年来许多身患重病的外国人会远渡重洋来到这里,将瑞士作为人生最后一站。其中有几件相当出名的案例,比如2022年9月,法国新浪潮之父让-吕克·戈达尔,就在瑞士相关机构的帮助下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戈达尔多年来一直与精神疾病和强烈的厌世情绪相伴,长期隐居日内瓦湖畔。医生表示他在精神上患有多种致残性疾病,“觉得精疲力尽”,最终在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平静离世。大师最后留下的遗言是:“现在,够了。”在此之前,2018年6月,上文提到的宝岛名嘴傅达仁不堪胰腺癌折磨,于瑞士服药结束自己的生命。当时安乐死机构准备了两杯药,一杯是止吐剂,第二杯是毒药。84岁的傅达仁举起杯子,对着镜头向世界告别,“再见,Farewell,So long”。喝完药后躺在儿子怀中闭上眼睛,渐渐停止了呼吸。这一过程被拍成纪录片,家人次年披露了该视频,在两岸引起轰动。每年赴瑞士安乐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,其中华人排队人数就超过百人。瑞士“死亡旅游”成为热门项目,相关服务供不应求,这一度让瑞士政府颇为苦恼。2022年5月,瑞士收紧了相关政策,修订了新的《正确对待死去和死亡》条例。新规则包括医生需要至少与病人进行两次深入谈话,时间间隔超过两周;必须有相关诊断书和预测诊断书来证明病人病症严重性等等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反向降低安乐死门槛,甚至模糊了安乐死与自杀边界的3D打印胶囊舱,自然会被排除在合法范围之外。你如何看待3D打印安乐死胶囊舱这一新事物呢?欢迎留言一起聊聊。文、编辑:Cardi C部分资料来自Swissinfo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©外滩TheBund/ // // / // / // / / // / /特别企划外滩 X AIGLE/ // // / // // / // / /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随机为您推荐
热门文章
文章排行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“免费”的安乐死胶囊舱,为何引发众怒?,全景新闻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